机械史 >近代机械史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发展进程概况(1840-1870年)
  • 1张图片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发展进程概况(1840-1870年)

领域
近代机械史发展历程
存放博物馆
年代
发明人

详细介绍

年份

机械工程大事

国内外相关政治经济要事

公元

中国年代

1840清道光二十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1清道光二十一年

英军占领香港,英商纳蒙在港建立船坞,是外商在中国经营的第一家机械工业企业

丁拱辰刊刻《演炮图说》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著《海国图志》,出版了50卷,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并有专文介绍火轮船

 
1842清道光二十二年广东潘世荣制造了一艘小轮船,但“不甚灵便”;嘉兴县丞龚振麟也仿造了明轮船8月29日签订中英《江宁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并割让香港
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

丁拱辰的《演炮图说辑要》出版,其中《西洋火轮车火轮图说》记载了他制成的小蒸汽机、小机车和小轮船,是中国对西方轮船、蒸汽机车进行探索的先行者

香港纳蒙船坞建造了一艘80吨的小轮船“中国”号

10月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5清道光二十五年苏格兰人柯拜在广州黄埔开办柯拜船坞,是中国境内开办的第一家船舶修造厂,也是中国境内首次使用蒸汽机、机床等近代机器的机械厂 
1846清道光二十六年安徽歙县人郑复光撰写了《火轮船图说》、《镜镜泠痴》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火轮船设计和制造的专著 
1847清道光二十七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增为100卷 
1850清道光三十年

容闳赴美留学,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4年与曾国藩见面,提出建设西式机器厂的建议

美商在上海建立修船厂伯雄公司

 
1852清咸丰二年郭甘章在上海经营甘章船坞,修理外国轮船 
1856清咸丰六年

柯拜船坞建造了一艘由柯拜自行设计的总长54m、宽6.7m的“百合花”号轮船,是最早在中国境内建造的最大轮船

7月,美商贝立斯在上海开设的船厂制造了一艘载重40t的轮船“先驱”号,这是外国人在上海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不久,另一艘姊妹船也相继下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
1860清咸丰十年曾国藩上奏朝廷“将来师夷智能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最早提出自力更生造炮制船,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61清咸丰十年

奕訢等人奏请购买外国船炮获准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1862清同治一年

李鸿章接受英国人马格里的建议,在上海开办松江洋炮局

徐寿、华蘅芳等人在安庆内军械所试制成一台小蒸汽机

合信翻译《蒸汽机简述》

美商在上海、广州设旗记铁工厂

 
1863清同治二年

徐寿、华蘅芳等人制造出螺旋桨推进的轮船,于11月试航,“行驶迟钝,不甚得法”

容闳向曾国藩建议采用“制造机器之机器”,建立机器母厂,以立一切制造之基础,最早提出建立机器制造厂

 
1864清同治三年

李鸿章将位于上海松江的洋炮局迁苏州,更名苏州洋炮局,并接受马格里建议,买下被清政府遣散的阿斯本舰队中所配备的全套修理用机器,装备了苏州洋炮局

受曾国藩委派,容闳去美国购买机器

左宗棠在杭州招募工匠仿造轮船

7月19日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南京
1865清同治四年

徐寿、华蘅芳等在南京内军械所制成木质明轮轮船“黄鹄”号,1866年春试航成功,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造出所配蒸汽机

李鸿章会同曾国藩奏设江南制造局,并由丁日昌筹办,该局成立之初,曾仿制“制器之器

容闳买回的100余台机器运到上海,装备了江南制造局

金陵机器局成立

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演试小火车,随即被拆除

 
1866清同治五年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2月23日在马尾动工,聘法国人日意格为监督

左宗棠创办中国近代海军学校——求是堂艺局(后改名福建船政学堂)

方赞举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开办的机器厂

 
1867清同治六年

福州船政局前学堂开学,设造船、设计专业和学徒班(艺圃)

1867-1873年,江南制造局仿制出车床、刨床、钻床、开齿轮机器、卷铁板机器、汽锤、大锤机器等

 
1868清同治七年8月,江南制造局制成明轮兵船“恬吉”号,9月15日试航成功,是中国建造的第一艘明轮军舰1867-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67-1912年称明治时代)
1869清同治八年

江南制造局制成螺旋桨推进的轮船“操江”号,是中国建造的第一艘由螺旋桨推进的木壳兵舰,其配套的400马力蒸汽机自行生产

6月,福州船政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运输船下水,9月完成

 
1870清同治九年

福州船政局8月开始仿制580马力蒸汽机,经10个月完成,在中国机械制造史上有重要意义;以后安装于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安澜”号上,1871年下水

江南制造局创办翻译学馆

 

 

中国机械史·图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