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遗产 >秦陵铜车马
  • 4张图片

秦陵铜车马

所属时段:古代机械史

所属区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机构简介:秦陵铜车马是指两套(乘)大型彩绘青铜车马模型及车载器物,1980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是现存最完整、外形最大的铜车马。

详细介绍

秦陵铜车马是指两套(乘)大型彩绘青铜车马模型及车载器物,1980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是现存最完整、外形最大的铜车马。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制品,其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三个“精”:精巧复杂的结构设计、精湛的金属工艺、融合技术功能与艺术创作为一炉的精美工艺品。

两套铜车马按出土时的前后顺序编为一号铜车马和二号铜车马,均为单辕、双轮、四马系驾。一号铜车是车队中的立车,起到警卫和征伐的作用;二号铜车是安车,作为皇帝的乘舆。秦陵铜车马完全仿照秦代实用马车制作,真实模拟了古代车的形制和结构,清晰展示了古代单辕马车的具体形制和结构细节,准确地再现了实物的结构和出行的宏大气势。铜车马形制规整,生动逼真,通体彩绘,装饰华丽,彩绘不仅使青铜器上的纹样更加绚丽多彩,也巧妙地掩饰了制造中形成的沙眼、修补粒迹等缺陷,而且延缓了金属的氧化过程。

车马的制造繁复、难度大、工艺精湛。一号铜车马,车马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重1061千克;二号铜车马通长317厘米,高106厘米,重1231千克。两车除了锡青铜构件,还包括不少金银构件。七千多个零件组装成两车的行驶部件、牵引系驾部件、车身部件和多种杂器和附件。这些零部件有的结构繁琐,有的细小精致,制作难度极大。各种组合型部件的制作,需要经过铸造、切割、钻孔、锉磨、抛光、切削、錾刻、镶嵌、冲凿、钳工装配等多道工序,采用了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活铰连接、钮环扣接、转轴连接、锥度配合连接、铆结式连接、弯钉钩挂、套接、卡接等近十种连接方法。设计者的巧思体现在车辆的平稳行驶、运转与载荷分布、轮辐轮毂连接强度,甚至附件的操控等诸多方面。制造时综合运用浑铸、铸接、铸焊、拉丝、镶嵌、签刻、抛光等机械热加工、冷加工和装配等多种高难度的工艺。铜车马造型准确,细节处理真实具体,制作精良,是集战国金属工艺之大成之作。

车辆与马匹对人类的影响长达数千年,历史上各文明相互竞技,各有千秋。中国古代逐渐发展并延续了独具特色的车辆设计制造技术、马匹驯养和系驾技术。精工细作的秦陵铜车马,在作为陪葬品设计制作之前,很可能对真实的车马做了系统测绘,是两千年前中国成熟的车辆构造和轭勒式系驾法的实证。

影音資料

更多 >

中国机械遗产名录(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