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综式提花织机模型是世界出土最早的织机模型实物,填补了蜀锦织造史的空白,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织造技术在世界纺织史上的领先地位,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织机模型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老官山汉墓,共四部,均为竹木制成,结构复杂精巧,保存完整,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模型所展示的机械传动原理有连杆型和滑框型两种,均采用同样的移动齿梁选综结构,即用一个旋转踏板提升滑框或连杆,但提综机结构却有不同。滑框型织机利用滑框提升多片纹综,连杆型织机则用连杆提升多片纹综。滑框型勾综式提花织机模型长83.5厘米,宽28.2厘米,高47.5厘米,连杆型勾综式提花织机模型长66厘米,宽21厘米,高41厘米。两种织机结构各有特点,滑框型织机模型纹综19片,连杆型织机模型只有12片,可以推断出在传力效率上连杆型优于滑框型,但从工艺性能角度来说滑框型更佳。在老官山汉墓中与织机模型一同出土的还有14件纺织木俑,形态各不相同,真实地再现了汉代蜀锦织造的生产过程。
织机模型真实再现了西汉时期成都生产蜀锦的先进技术,汉代全国各地丝、绣、锦争芳吐艳,唯蜀锦独妙,冠绝天下,并作为汉王朝丝绸生产的高端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供给各方,对丝绸之路的发展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蜀锦、蜀布能够闻名天下,与具备了世界领先技术的提花织机的推广与使用密不可分。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两汉时期的成都“列备五都”,是全国五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漆器和织锦是最重要的两类特色手工业产品,汉唐时期的四川成都是中国丝绸最大的供给地之一,在新疆、甘肃等地都有蜀锦出土。
勾综式提花织机模型是两汉时期成都丝织业发达的一个标志,是两千年前织锦手工业最高技术的实物体现,印证了汉代成都大规模生产蜀锦的史实,也再次证明了作为“天下母锦”的蜀锦,其织造年代久远,以及四川地区的纺织业与产品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机械遗产名录(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