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造”是民国时期仿制德国M1888步枪设计制造的步枪,是“汉造七九步枪”的简称,“七九”指的是步枪口径7.92毫米。德国M1888步枪在其国内制造时间不到10年,我国仿制的“汉阳造”步枪使用了50多年,是中国大批量制造的最早无烟火药小口径步枪(之前的口径都是10毫米以上),也是1949年之前中国生产量最大的步枪型号,总量达120多万支。
1891年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在汉阳操办成湖北枪炮厂,1893年开始仿造生产德国M1888步枪。1894年6月生产起步阶段,枪炮厂遭到一场大火,1895年5月重建复工,到1896年底造出1300支,到1901年共产出22500支。1902年达到了日产50支的生产能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汉阳兵工厂的造枪厂迁到重庆,迁渝后改名21厂,抗日战争结束前汉阳厂和21厂共造出108万支。
在50多年的仿造过程中,中国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材料和工艺的改进,修改产品设计,提高质量。1904年以前仿制的汉阳造步枪有枪管套,枪托上有清军六角星印记。当时中国没有“精钢”,因此去掉了M1888步枪的枪套筒改为上护木,枪管外径由13.4毫米加粗到14.8毫米。1910年,将直立式框形表尺(分划5-20)改成德M1898步枪上的弧形表尺(分划1-20)。1913年,刺刀座由头箍的侧面改到枪口正下方。1930年,对节套、枪机、刺刀的热处理工艺革新成渗碳淬火一次完成。经过战场考验,汉造七九步枪质量超过了原枪,代表了汉阳厂兵工人的“仿中创”,体现了不断提高质量的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在武汉“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纪念碑上、在江西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上、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都有汉阳造步枪的石雕像。汉阳造步枪还伴随着中国革命发展历史,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也是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最忠实的战友,它与八一军旗同辉,共同见证了中国革命军队和人民武装的成长。仿制的汉阳造步枪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中国兵工制造的第一号,成为中国兵器文化的印记。
中国机械遗产名录(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