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

国别:中国

生卒年月: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

主要成就: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简介: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与合作者一起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与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制成功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国高能天体物理发展。

心系祖国献身科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泽慧

    何泽慧,1914年3月5日出生在苏州,祖籍山西。她自幼就读于苏州振华女校,课余爱好书法、绘画、篆刻和体育活动。1932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学期间,何泽慧不为当时社会上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所屈服,顶住了要女生转出物理系的压力,自强不息,在吴有训和任之恭等教授指导下以优异成绩完成毕业论文。1936年,何泽慧大学毕业后,得到原籍山西省的资助,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39年以"一种新的精确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 方法"的论文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何泽慧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为了更多地掌握对 国家有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她于1940年进柏林西门子实验室参加研究工作。当时西门子的仪器设备是世界上性能最好、最准确、最耐用、最可靠的,何泽慧想去了解学习.在柏林期间,她寄住在著名原子光谱学家巴兴 (F.Paschen) 教授家里,与老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3年,经巴兴介绍,何泽慧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W.Bothe) 教授指导下从事当时已初露应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她在海德堡用磁云室研究正电子能谱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正电子-电子弹性散射的稀少事件。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与物理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 -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1948年夏,何泽慧与钱三强回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创建。新中国诞生后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原子学所改名为近代物理研究所,何泽慧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当时全所包括他们夫妇在内只有5个人。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核实验技术基础,她选择了制备原子核乳胶作为研究课题。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56年研制成功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开创了我国核乳胶的研制与应用。

    1955年初,中央决定大力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她协同钱三强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我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为适应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需要,何泽慧瞄准国家目标,及早建立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并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在她精心部署和指导下,在反应堆和加速器上建立 了各类实验装置,陆续进行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领域的研究。她的指导思想是"主动 配合",不分你我,全力以赴地投入了为其服 务的工作。她常跟同志们说:“人家要什么, 我们想方设法去做好;人家没有提出来的,我们也要主动去考虑;只要用得着的,就要去做好。”这种主动服务,不仅是技术和设备,而且输送和培训了大量的人才。目的是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为了“原子能科学要 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1965年春,何泽慧负责领导组织完成了的d-T各反应道和Li(n,d)T反应的截面测量,澄清了国外数据的分歧,提供了我国自己的数据,为我国氢弹设计提供了参考指数。正是在这一代像他们那样的老科学家带领和影响下,我国一大批科技人员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为国争光的事业,在鲜为人知的艰苦条件下不声响地奋斗了几十年,不止一代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各个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何泽慧自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

    何泽慧在6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主要的有:(1)  正负电子对撞、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1946年,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与物理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她和钱三强以及两位研究生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约里奥·居里先生于1947年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会议上宣布了这项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以该实验为开端而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及成 果,深化了人们对于裂变现象的认识;(2) 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50年代初,世界上还只有英国和苏联两个国家掌握制造原子核乳胶的技术,何泽慧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于1956年制成对裂变碎片质子、α粒子及电子,在灵敏度等主要性能方面达到与英国依尔福相当的水平;(3) 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1956年以后,何泽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领导了当时的中子物理研究工作,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围绕我国第一台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研制了几台实验设备,掌握了各种热中子和共振中子核数据等的测量方法。她还看准了快中子谱学的国际发展趋势,不失时机的安排力量开展研究,使我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4) 推动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究。1973年,何泽慧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十分关心宇宙线方面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她主张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发展新的生长点。她提出,应利用核物理的知识和技术,以宇宙天体为实验场地,以科学高空气球及高山站等为手段,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5500m)高山乳胶室。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地发展了空间硬×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在科学研究中,何泽慧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同时表现出思想上的活跃和开放,不为书本或前人的框框所束缚。她尊重客观事实,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捕捉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她曾经用"立足常规,着眼新奇"八个字精辟地总结了自己数十年科学研究实践的主要体会。她一贯倡导尽量利用简单的实验条件做出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对此,她始终身体力行,形成自己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风格。

    何泽慧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祖国的科学事业。几十年来,她把爱国深情全部倾注在努力发展祖国科学事业的自觉奉献之中,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忘我地在核科学领域辛勤耕耘。何泽慧平易谦虚,没有架子,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她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苟且附和,摒弃虚荣和风头,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

    何泽慧院士这种献身科学、报效祖国、 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勤位节约、尽力降低科研成本的求真务实精神,正如她的大学同窗“两弹 一星”功勋之一彭桓武院士在她90岁寿辰上所作的贺辞中所说: 

母校苏南才女,他乡晋北木兰。

军工博士换科研,总是心怀国难。

 大力协同作战,人员设备支援。

多方筹办尽超前,应急忙中不乱。

来源:经济日报社 《看中国·巾帼精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女院士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