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一带土质较为疏松,河床下切严重,两岸比河面高出数米至十数米,农业灌溉取水不便,粮食产量受限。明代中期以后,兰州一带出现了一种大型木制水车,据考证是由乡人段续仿南方筒车制作。水车沿河岸建造,利用水流冲力带动车轮转动,水斗倒挽河水,提升至河岸高度,倾入水渠,灌溉良田。
建水车先在岸边开渠,深4米左右;然后建墩子、整码口,根据码口设计车轴及水车各部件的精确尺寸。接下来搭起木架,在木架上放置生铁铸造的“养鱼”,作为滑动轴承。然后吊装水车轴,车轴上预装生铁铸造的轴套、预凿辐条孔。把开档桄(guāng)、中桄、收头桄预装在一对大幅条上,整体水平插在轴上,然后上楔子、钉簪子。完成后,降下第一道大辐条,依例装第二道大辐条组。再装小轮子、横叉子、小幅条和登棍子。轮子最外缘还要安装两层辋线,以加固车轮。接下来再安装刮水板和水斗,水斗要向内侧倾斜安装。在轴两端上方加装挡水棚,防止水落到轴套上造成锈蚀。车体组装完毕,再搭建引水架,铺设引水槽。在墩子进水口修建垛口,用挡板调节进水量,推动车轮开转动。
水车车轮直径依地形而定,十米至十数米高,大幅条有16组或18组,水斗32个或36个,刮水板64个或72个。
巨大的水车矗立在黄河岸边,车轴转动,发出巨大摩擦声,如猛虎怒吼,极为壮观。当盛满水的水斗转到接近车轮顶部时,角度已经十分倾斜,河水便倾倒出来,顺槽而下,滋润了两岸的黄土地。
黄河大水车曾经为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的福祉,兰州一带水车最多时曾达到数百辆。从20世纪50年代起,水车逐渐被电力灌溉代替,已所剩无几。然而在百姓心目中,水车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
2007年“兰州黄河水车制作技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车制造技艺逐渐得到保护和延续。近年来,兰州相继建立了两个水车园,建起了十多架水车,昔日水车风采再现黄河岸边。
文章及视频作者:黄兴
滔滔黄河 悠悠水车——兰州黄河大水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