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史 >近代机械史 >“黄鹄”号轮船
  • 2张图片

“黄鹄”号轮船

S.s. Huang Hu

领域
交通运输机器
存放博物馆
年代
1866
发明人
徐寿、华蘅芳

详细介绍

  1864年(同治三年)7月19日清军击败太平军攻占南京,曾国藩的安庆幕府迁往南京,安庆内军械所也迁往南京(又称金陵),改称金陵内军械所(1865年后与外军械所合并为金陵兵械所),徐、华等在南京继续进行大轮船的试制工作,为保证试制工作的成功,徐、华等人根据小火轮制造工程的经验,改暗轮为明轮,改低压蒸汽机为高压蒸汽机,该轮船壳为木壳,排水量45t、载重量25t。除主轴、锅炉以及汽缸配件的钢料购自外洋外,其他材料一律由国内解决。全部零部件及配套的气压计等,均经徐寿及其子徐建寅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协助。全部制造费用为纹银8000两。1866年春,该船在南京下关试航成功,顺流速度为225里/8小时,逆流速度为225里/14小时,曾国藩亲自命名“黄鹄”号。“黄鹄”号的试制成功,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行设计和用人工制造的第一艘大型轮船。“黄鹄”号轮船制成后,徐寿还赢得“天下第一巧匠”的御赐称号。

  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但为中国建造蒸汽机及蒸汽动力的轮船开辟了道路,使中国军事工业很快从手工制造进入机器制造的时代,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机械史 通史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