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它发明于东汉初年,用于冶铸鼓风。《后汉书·杜诗传》记载杜诗任南阳太守期间(公元31-38年)制作了水排:“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两百多年后,《三国志》记载曹魏的冶铁官韩暨制作水排,以取代马排和人排:“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韩暨是南阳人,他可能改进了东汉发明的水排。
到了元代,王祯经过多方搜访,在《农书》中描述了卧式水轮驱动的水排和立式水轮驱动的水排,并绘制了前者的插图。从传动机构分析,卧式水排是马排的直接改进,因为只需要把原动力由马匹改作卧式水轮即可。大轮与小轮之间依靠绳带传动,在小轮上方有一偏心曲柄,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把旋转运动转换为推拉皮囊的直线往复运动。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曲柄连杆机构的机械,西方应用曲柄连杆机构的水力锯在一个世纪之后才出现。
立式水轮驱动的水排有其产生的技术基础,西汉时的水雅已利用立式水轮与凸耳机构。立式水轮驱动的水排的传动机构比较简单,在凸耳把推杆推向一侧鼓风之后,竹子的弹力迅速使皮素恢复原状,以准备下一次鼓风。有学者认为东汉水排是构造比较简单的立式水轮驱动的装置,也有学者认为是卧式水轮驱动的、有曲柄连杆机构的装置。
(史晓雷 张柏春)
资料来源: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