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全国科普成立后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科技力量。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全国职工在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追求科学技术新知识的愿望日益迫切。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为了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动员全国职工向科学技术进军,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全国总工会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 今日,中国科协之声系列栏目【科协岁月】,与您一同追溯这段历史……
1956年10月29日,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召开,《人民日报》称之为“新中国第一次科普高潮的象征”,对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何在此时召开如此高规格的科普相关会议?这有着怎样的深意?
应时代之需 掀科普浪潮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简称“科代筹”)召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50年8月召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前者负责科学技术的“提高”,后者负责科学技术的“普及”。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全国性科技团体的诞生,中国科协就此启航。
全国科普成立后,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一边建立分会筹备机构,一边开展科学技术宣传活动。全国科普于1951年1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有力推动了科普组织与科普活动的发展。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为争取提前完成,全国职工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但是,要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就需要充分地利用科学技术。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对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工作领导的指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发布的第一个专门的科普文件。

全国科普为科普活动展开积极奔走。到1956年,相继创办了《科学大众》《知识就是力量》《学科学》《天文爱好者》等科普杂志,编撰《科学普及资料汇编》等科普资源,并与全国总工会等开展系统合作,办讲座,办培训班,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

当时,由于厂矿企业发展迅速,新工人大量增加,许多技术装备也较过去更加先进,工人包括技术人员如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就很难做好工作。很多职工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更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各地厂矿企业所办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招生一百、报名一千”,旁听的人多得挤破门窗等现象。
一些科技工作者面向职工群众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华中工学院教授赵学田,看到工厂里许多工人拿着图样看不懂,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于是他苦心钻研,创造了“速成看图法”,许多地区推广证明它的效果很好,对迅速提高工人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聚群英之力 向科学进军
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组织科技工作者向广大职工普及科技知识,迅速提高职工的科技水平,成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为了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动员全国职工向科学技术进军,1956年3月,全国总工会和全国科普联合下发了关于召开全国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的通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表彰向广大职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分子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职工积极分子;交流普及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经验;加强职工和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亲密合作,掀起职工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潮,为又多、又好、又快、又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1956年10月29日,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原计划参加人员为700人,后增加至1100人,其中优秀讲员352人,优秀组织工作者257人,优秀学员277人,文化部系统50人,农业部系统3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45人,其他89人。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到会讲话,他要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要从结合实际着手,要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地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来制定普及计划。
全国科普主席梁希在开幕词中要求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勇敢地肩负起双重历史使命: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在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的水平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给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广大职工,使中国拥有足够的建设力量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全国科普副主席茅以升、数学家华罗庚、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等在大会上致词。钱学森在“从自己的业务中学习科学”的演讲中,提出“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多不测的障碍,很难预料。”“要坚决地进军,也要灵活地进军,不能蛮干。”“把学习和自己的业务结合起来,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中去学习科学。”
在大会即将结束的11月3日,全体会议代表发出了《给全国职工同志们的一封信》。信中在充分阐述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后,发出呼吁:
11月4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会议的全体代表并一起合影。

承大会精神 开科普新篇
为了进一步扩大会议的影响,会后还下发了《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的宣传要点》,为向科学技术进军,持续发挥影响力。
随着科普活动的深入展开,全国科联已面向工农群众进行科学普及工作,全国科普也在大搞群众性的科学研究。1958年5月,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召开。总的形势要求中国科技团体的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经中共中央批准,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合并成立统一的科技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从此,科普活动在全国统一组织下,迈入新阶段。各级科协积极推动群众性技术革命和科学实验活动。放手发动群众,举办了大范围大规模的“技术上门”“技术会诊”“技术攻关”“技术表演”“新技术扫盲”等活动,为工农业生产作出贡献。

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今年我们开展了全国首个科普月活动,抚今追昔,国家重视科普工作的战略决心一以贯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动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以科普之力赋能创新驱动发展,回应时代与国家的深切期望,广大科普人使命在肩,中国科协责无旁贷。
资料来源:
1.《发展与责任》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邓楠主编 2008年11月第1版
2.《亲历科协岁月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协机关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中国科协直属单位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 2013年12月第1版
3.《亲历科协岁月③》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协机关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中国科协直属单位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 2015年12月第1版
4.《中国共产党与科技社团的百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国强著 2022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