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图片

龙骨车

Keel car

领域
农业机械
存放博物馆
年代
公元186年
发明人
马钧

详细介绍

   翻车,又称龙骨车,是链传动的刮板式水车,适合于低扬程提水。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公元186年毕岚制作翻车、渴乌,用于道路洒水。三国时期,马钧制作了用于灌溉的翻车,就连儿童都能操作这种水车提水。马钧制作的翻车也许是对东汉时期翻车的改进。至晚在公元9世纪中国人已经在使用手转、足踏和牛转三种驱动方式的水车。

  手转翻车是靠人力操作的小型翻车,如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描绘的"拔车"。车体主要是一个长槽,两端各架一个链轮。下轮为从动轮,部分置于水中。上轮为架在岸上的主动轮,轮轴两端各装一个曲柄,每个曲柄上套一个长杆。木链条(龙骨)挂装在两个链轮上,链条上的刮水板沿着长槽向上刮水。使用时,一人两手分别持长杆一端,摇转曲
柄及主动链轮,将水提升到田里。

  最为常见的是脚踏的翻车。北宋《耕获图》绘出了比较完整的脚踏翻车。元代王祯在《农书》里描绘了翻车的构造。它与"拔车"的差别主要是尺寸较大,以主动链轮的卧轴上的拐木为驱动装置。通常需要数人踏动翻车。每人扶或伏靠车架,两脚交替踏动一组拐木。


   牛转翻车不劳人力,提水功效好。宋代绘画
《柳阴云碓图》描绘了牛转翻车。牛拉转立轴及其上的大齿轮,驱动翻车的卧轴,卧轴带动链轮转动。大约从12世纪开始,江浙地区就使用风车驱动翻车。风车驱动的翻车用于灌溉稻田,或沿海的盐场提水。


  翻车适用于扬程不大的提水灌溉,或排水,或制盐,是中国各地长期广泛使用的提水工具。欧洲的阿基米德螺旋式水车与翻车有不同的构造,但提水的功能相似。


 

(张柏春)

资料来源:《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编著

相关人物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