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大牵伸是对我国现代纺织技术专家雷炳林在1936年发明的精纺大牵伸的简称。
雷炳林早年赴美,入费城纺织学校。学成归国后,先后任广东东莞工艺局局长兼织染教员、技师,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教授等。1923年加入上海永安公司,为永安公司创立了“金城”名牌棉纱、棉布。从1932年之后几年,雷炳林自力更生、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对现有设备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和发展。他观察到纺纱过程中的纤维运动是成纱品质的关键,从而提出加强并合理安排牵伸区钳口控制力的新颖理论观点,并于1936年夏创造性地推出粗纺机双孔喇叭喂入装置和精纺机弹簧销皮圈式大牵伸机构(图1)两项发明。后者在1937年4月获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专利(第97号专利证书)5年。雷炳林同时将此项发明向国外申请专利,其中英国于1938年2月发给特许证书,准予专利16年,并推荐他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法、德、意、瑞士和印度等国也批准了他的专利,在世界纺织业引起轰动。当时,中外多家报刊进行报道和评论,对两项发明在理论上及实践上都加以肯定。
上海《申报》这样评论雷氏的发明:一雪外国人讥笑中国人只能使用机器而不能发明机器之辱。可惜当时中国局势动荡,除少数厂曾经采用或改装试验外,未能及时深化、提高和推广应用。而国外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才逐步由西欧一些著名厂商开发出弹性销活络钳口牵伸机构,全面取代传统的固定钳口牵伸机构,使全球的纺纱工艺设备起了划时代的变革,但比雷氏的发明晚了20多年。雷炳林的发明开创了纺织机械的世界先进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纺织工业部于1955年在上海组织了“综合式大牵伸装置”的专题研究和开发小组,雷炳林虽已退休,但以其弹性活络钳口之独特创造,仍受命参与其事。该项研究于1956年中试取得成功,以后曾推广了70万锭,纺织工业部且据此作出停止制造二道粗纱机的决定(缩短工艺流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亦于1966年3月2日颁发了第000257号发明证书。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工程技术编 纺织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