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

textile machinery

中国近代纺织业开始于明清时期,这时民间出现了以私人为主和以官方为主的大型纺织手工作坊,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工厂的雏形。在这时期,欧洲由于蒸汽机的发明而提前进入了工业化时期。当动力应用于纺织机械,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便有了长足的发展。纺织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批非常先进的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

详细介绍

从原棉到织成布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多道工序。中国传统的棉纺织手工业在纺纱、织布过程中多以手工配以简单机械完成, 生产效率很低。例如在纺纱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手摇一锭纺车, 每10小时仅能出纱4两, 至少需要3人同时纺纱才能满足一架投梭织机的工作需要, 这样的纺纱车在19世纪洋纱输入之时, 是中国所用纺车中最普遍的。织布所用工具为丝麻业所用的投梭织机, 一架织机的构造必须能完成开口、投梭、打纬、移综、放经、卷布六种动作, 才能最终织成布匹。

投梭机的设计未能将这些运动的机件组成一个有机体, 这就使得织布工作程序繁琐, 操作困难, 既不能充分利用机械的便利, 又极易使操作疲劳。而在生产效率方面, 即熟练织工每日亦不过成布10码左右, 而且布幅受双手互相投接的有效力量所限, 布宽仅一尺左右。这样的生产效率, 在纺织以自足为目的时尚可, 一旦纺织成为商品生产则嫌不足。

随着洋纱、洋布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洋务派也通过引进技术设备, 创办了一些棉纺织企业, 一方面是为了抵制洋货, 挽回权利,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弥补开支不足。在1895年以前, 全国已开工的民族棉纺织企业共有7 家, 纱锭174564枚, 布机1800台。其中湖北织布官局是规模较大的一家, 有纱锭3万枚,布机1000台, 发动机2 架, 每架可提供1000马力的动力, 而且全厂照明都用电灯,安装电灯1140盏。该厂全部机器设备皆购于英国。由于机器纺纱织布的效率远远高于手工纺织, 因而早期创办的几家棉纺织企业都获得了较高的收益。1905年以后中国市场受日俄战争的刺激,纱布销量大增, 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投资棉纺织厂的热潮。从1905~1913年, 全国新增纱厂14家, 绝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江苏一带。至1913 年时, 全国共有纱厂33家, 纱锭982812枚, 其中华商651676 枚;布机9389台, 其中华商4638台。